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涟水县红星村民梦羊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为例

构建组织化、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相结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突破当前农业发展瓶颈、实现强村富民具有重要其意义,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了解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结合 “三进三帮”活动工作安排,执行局调研组通过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对挂钩结对的涟水县红星村民梦羊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民梦羊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涟水县红星村现有农户543户,总人口2518人,耕地面积3042亩,2016年农民人均收入9850元。现有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民梦羊业专业合作社。涟水民梦羊业专业合作社位于江苏省涟水县小李集工业园区红星村,养殖场占地50亩,合作社前期资产投入200余万元,建有标准化的养殖圈舍、仓库、疫病防治中心、屠宰加工中心等配套设施。2016年,民梦羊业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涟水民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搭建了山羊肉、草鸡肉、草鸡蛋等当地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及线下体验平台,为红星村及周边村民提供“买”、“卖”物品的便捷服务,解决农产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合作社采用“基地+合作社+低收入农户”的运作模式,邀请县畜医站、朱码畜药站提供技术并上门指导,吸纳红星村28户低收入农户参社入股,常年用工8人。目前,养殖场山羊存栏量2000余头,其中黑山羊650头,年出栏5000头以上,已逐步发展为集养殖、育种、科研、推广于一体的大型畜牧业企业。

伴随着涟水民梦羊业推广工作的不断开展,合作社的先进生产、销售理念进一步深入农户,改变了红星村的传统生产模式,将松散的从事畜牧养殖的农民结合起来,采取统一育种、统一养殖、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及经济价值,帮助农民开辟了新的收入方式,提高了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水平。进而提升了区域品牌效应和政府的服务水平,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户脱贫、增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瓶颈及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涟水县民梦羊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共性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作社经营规模较小,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农民合作社在我国推广已有较长时间,在运营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是,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参与成员数量较少,其出资认购的资金及固定资产较低,此类农民合作社管理水平较低,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在地区内所能辐射的范围较小,不足以形成完整的产业化发展链条,故抵御风险和服务功能不能有效发挥,无法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以涟水民梦羊业为例,注册资金200万元,常年用工仅8人,规模效应的发挥亟待提升。

(二)运行管理有待规范,运行机制有待健全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管理大多是由合作社内部成员自行管理,民办民管,缺乏专业性,主要表现为:一是监督缺失的问题较为凸显。就内部监督而言,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机构并不健全,不能很好地对合作社负责人或管理者进行有效监督。相关制度法规不完善,外部监督也较难开展,导致内外两方面监管缺失。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许多合作社的各类规章制度和章程形同虚设,对社员的约束力不足,账务账簿不全,财务信息不能及时向社员公开,生产经营成本难以核算,财务管理混乱。三是利益机制不健全。合作社缺乏一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与其所参与合作社之间并没有形成完全的合同关系,有的社员仅限于购销合作关系,难以融入合作社的日常发展、运行。

(三)配套支持力度不够,经营环境有待优化

政府的帮扶、指导和服务,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仍存在配套支持力度不够、帮扶不精准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的内容和要求对当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欠缺与时俱进的指导,以致各地区各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现阶段的发展会出现无章可循的问题,各项规章制度欠缺明确性和规范性。其次,农业、民政等部门的扶植、管理措施没有形成合力,缺乏沟通协调和服务的统筹性,管理秩序混乱,支持和服务的效果不能有效发挥。民梦羊业的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一环,但是,通过我们的实地调研发现,红星村仅有一条通向外部的道路,道路年久失修,异常狭窄,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红星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政府扶植加以完善。再次,资金支持力度不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少、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虽出台了一系列缓解合作社资金困难的政策,但是资金困难的现状仍未有效缓解,尤其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合作社,资金规模小、资产积累不足、融资渠道狭窄,难以支撑其发展壮大。最后,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专业人才力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障碍。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文化水平发展较为滞后,人才政策倾斜力度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以红星村为例,2016年,该村外出务工人员416人,占其总人口的16.52%,尤其是掌握专业技术的大学生、技术人才,返乡率极低。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技术推广、营销、信息化服务类型人才缺口极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受到制约。

(四)发展战略缺乏针对性,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涟水县红星村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曾作出多种尝试,如蔬菜、中药种植合作社,均因发展缺乏规划、盲目发展而被迫停滞。在总结前期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民梦羊业采取先行先试、先打开市场再按照市场需求扩大养殖规模的方式进行发展,取得的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战略缺乏设计和研究的问题仍较为普遍,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忽略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发展规律,甚至出现急于求成、一哄而上的现象。另外,当前我国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化与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品牌意识不强、宣传渠道不宽,也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推动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树立正确发展理念

积极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合作社办理条件、程序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效和作用,建立科技部门牵头,农业主管部门配合,工商、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共同参与的合作社长效培训机制,整合各类技术培训资源,改进农民合作社的管理模式,提高农民发展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共富意识,推动农民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二)建立健全运行机制,确保规范有序发展

完善的机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保障。要建立健全生产管理、收购营销、财务等内部制度,充分保障社员对合作社内部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使合作社社员成为合作社发展的受益者,确保合作社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注重支持指导管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地方政府在合作社推广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资金支持方面,地方政府可以申请专项资金负责农村合作社的推广,采取灵活的方式解决合作社发展融资难题,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物质资金支持;在技术支持方面,涉农部门应加大农业技能的指导力度,指定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和种植、养殖技术进行指导,为合作社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强化人才储备,提升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

明确人才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可以探索通过公开招聘考试或者人才定向委培的方式引进人才,将先进的理念、技术引入农村。注重人才引进的同时,也要注重农户专业人才的培养,有针对性地举办农业科技培训和管理技能培训,着力培养一批示范户、种植、养殖能手,带领社员共同致富,促使合作社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市法院执行局局长  郑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