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淮安区委书记徐子佳领导干部“三进三帮”活动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三进三帮活动的部署要求,我多次到挂钩联系的省列经济薄弱村——车桥镇车南村走访调研,深入了解该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深入基层中了解基层、服务基层。调研期间,我走访了村民和贫困户,实地察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脱贫攻坚项目,召开了镇村干部座谈会和党员群众座谈会。在这种接地气式的调研中,我清楚地看到,一个经济薄弱村在通过省市精准帮扶、加之自身不懈努力之后,正朝着心中希冀的方向奋勇前进。这个充满生机的小村,带给我许多的思考。

一、车南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车桥镇是全国重点中心镇,车南村位于集镇西南,紧邻全国教学具之乡——施河镇,车施路穿村而过,现有人口2868人,耕地2592亩。十三五期间,被列为省定经济薄弱村,现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108户、528人。去年以来,在省、市委帮扶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该村通过发展劳务经济、特色农业等方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截至去年底,该村89户、455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村集体资产总额达161.41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9.75万元,村民便民服务中心、村集体标准化厂房等帮扶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一是突出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近年来,该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160多万元,对村内道路、农桥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提档,新建道路6公里、农桥6座,基本实现组组通、户户到。拆建排灌泵站6座,扩建斗渠6000米、农渠9000米。区域供水工程、电力线路二次改造如期顺利完成,所有村民都能与城里人一样吃上放心安全的水、用上安全稳定的电。

二是突出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壮大集体实力。该村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生产和厂房租赁方面,村委会领办注册成立稻米专业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村民土地入股800亩,每年农户亩均收入1000元,村集体收入2万元。积极培育特色种养殖家庭农场,发展食用菌、芦蒿、葡萄和水蛭等特色种养殖产业,设施农业规模占20%,年均收入15万元。推动土地整治,实施土地整治面积3000亩,提高耕地粮食产量。抢抓省国土厅帮扶机遇,拟新建标准化厂房2栋、5000平方米,每年可实现增加村集体收入34万元。

三是突出兴办民生实事,持续增进群众福祉。以村级组织阵地提档升级为抓手,统筹集体办公、便民服务、文化广场、基层组织阵地等多项功能,投入68万元新建62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构建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7%,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75%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养老金达100%。现有村卫生室2个,配有标准化的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满足村民日常看病需求。

四是突出夯实基层基础,注重催生内生动力。该村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党员63人。近年来,该村通过规范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党群议事会等基层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村委会民主管理、村民积极参与的运行决策机制。该村女书记朱文芹带领干群用8年时间还清了村集体近百万元的陈年旧帐,在去年乡镇换届中被提名选举为车桥镇副镇长,继续兼任村书记带领干群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车南村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

1.产业富民基础还有待夯实,脱贫可持续的问题必须着力解决。目前,车南村虽然新上了一些高效农业项目,但相对比较分散,蘑菇、葡萄等设施农业缺乏整合,还没有形成规模。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产品受市场影响较大,还没有形成持续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农业产业化链条还不够健全,集中停留在生产和初加工阶段,缺少精深加工环节,影响和制约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导致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缺乏源动力。

2.脱贫内生动力还有待激发,扶贫先扶志的问题必须着力解决。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要解决好内生动力问题,坚决防止和克服扶贫养懒汉的现象,激发群众勤劳致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长期历史因素,车南村少部分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主观能动性不足,还存在着等靠要思想。

3.基层组织战斗力还有待加强,强基固本的问题必须着力解决。目前,车南村村干部队伍存在老龄化现象,现有的6两委干部中,40岁以下的只有2名。由于年龄、能力素质等方面原因,有的村干部自身能力有限,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要求,创新意识和致富带富能力不强。

三、对车南村加快脱贫攻坚的建议

加快推动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是车南村全体干群的迫切愿望,更是我们三进三帮的根本目的所在。为此,下一步,建议车南村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补短板,强化产业支撑,积蓄富民强村新动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和村集体增收致富渠道。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集约化利用,采取土地租赁、土地入股等方式,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做好高效现代农业文章,引进高效优质稻米,为施河镇中央厨房项目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创新新型农业经营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农副产品的规模化经营,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完善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发挥标准化厂房帮扶项目带动作用,有针对性招引客商来村投资办厂,带动有劳动力的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2.优投入,强化功能支撑,建设宜人宜居好环境。对村内路桥涵闸等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通过向上争取、大户支持等方式,落实资金和项目,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围绕农业可持发展,加强以环境治理为重点的农村生态建设。通过政府引导、集体补助、群众投入、整村推进的方式,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栏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逐步实现村内道路硬化、环境卫生整洁、农宅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逐步完善农家书屋、文体活动、电影放映等场所,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娱乐生活。

3.转观念,强化精神支撑,激发脱贫致富源动力。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重,增强村民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广泛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培训和组织工作,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提振干部精气神,立起群众致富志。注重典型示范,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创业能力的大户和能人,着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群众树立致富榜样,让他们看到发展的方向,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形成效仿-追赶-发展的良好格局。

4.固堡垒,强化组织支撑,夯实基层基础硬根基。针对现有村两委班子年龄相对偏大、文化层次不高、带领致富能力不强的现状,通过凤还巢,积极挖掘引进具有开拓进取精神本村在外创业有成的人才,及时补充吸纳到村两委班子中。推动村级基层民主监督,加强村级民主建设,坚持四议两公开,扎实抓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真正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把从严管党治党各项要求延伸到基层末梢。

四、启示和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确保到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通过此次三进三帮活动,让我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性,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紧迫性。

首先,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扶产业就是扶根本、扶长远。着力做到精准确定产业扶贫目标,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让更多贫困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分得一杯羹。着力做到精准选择产业扶贫项目,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宜林则林。着力做到精准建立产业扶贫机制,让贫困群众有股可入、有事可做、有利可获。着力做到精准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扩大贫困群众参与度和受益面。

其次,精准帮扶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难也在精准。结合全市正在组织开展的阳光扶贫工作,经常组织开展回头看,看扶贫对象准不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看脱贫需求清不清,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看帮扶机制实不实,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看资金使用准不准,解决好如何扶的问题;看指标数据全不全,解决好数据乱的问题;看脱贫成效真不真,解决好真扶贫的问题。只有解决好扶持谁、扶什么、如何扶的问题,找准穷根,明确靶向,把真正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才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才能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第三,自力更生是脱贫攻坚的根本。扶贫不能简单给钱给物,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发动、宣传教育、感情沟通,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积极性、激活内生动力。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众合理选择农业规模经营、种养殖、家庭手工和外出务工等生产方式,改善生产经营,增加家庭收入。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挥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我要脱贫,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第四,阵地坚实是脱贫攻坚的基石。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在脱贫攻坚征程中,尤其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在党员队伍中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村党员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指示要求,积极学习、宣讲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知识,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到群众生产生活各个环节,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激情,引领全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