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务局走访盱眙县云山村

201737,根据局三进三帮领导小组的相关要求和工作文件精神,毕丰书副局长带领运行处的刘国柱处长和我,专程赴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开展走访活动。这是我第三次搞活动走访该村。前两次没有与村委会领导接触,在任职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期间,安排离退休支部老党员、老干部参观大云山汉墓,对村子、村民、村集体等情况不清楚。

接待我们本次走访的是村委书记王吉华同志。王书记给我们简要介绍了云山村的基本情况。

云山村位于盱眙县东端,东接金湖县戴楼镇,南连安徽省天长市铜城镇,距盱眙县城30多公里,与省道S92距离不算远。全村550多户村民,总人口2080多人,常驻人口只有400-500人,80%是老人和儿童,外出人口以外出务工、驻县乡等为主。全村总耕地面积4700亩,其中实现土地流转800亩左右,人均2亩地,一般家庭6-8亩地,稻麦两季种植为主。2080名村民中,劳动力人口约1000人,其中外出务工650人,驻村劳动力明显不足。2016年农民家庭收入18000多元。村集体土地较少,只有几十亩集体土地和100多亩水面用于出租,年租金几万元,成为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村里没有工厂,只有个人办的小型玩具加工,不能形成村级集体收入的来源。村里有专业大户4个,经营面积700亩,没有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没有发展休闲农业,没有农户开设网店。历史上曾有几个采石场,给村集体缴纳一定数额的资源开发费,后因大云山汉墓的开发挖掘,采石场关停,村集体负债45万元无新来源偿还。全村61户低收入农户,其中有17户低保户,低收入人口161人。有40个低收入农户与盱眙县科技局结对帮扶。

王书记提出村当前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村到组(农户)的道路状况较差,一到冬夏雨雪气候,道路泥泞不堪,影响村民出行和农业生产,分别是1000米到1300米不等的5条村进组道路。

个人认为,该村不能快速脱贫致富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村到组的道路建设问题,即使有资金解决了这一问题,也就是基本解决了村民出行、农业生产的便利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村脱贫致富的问题,解决的是眼前问题,没有解决长远发展的问题。

一是从业态本身上来看,单纯靠传统的稻麦两季的种植业,只能解决村民的温饱问题,吃饭不愁,但无力发展。没有高效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很难走以农为本的致富之路。

二是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单纯依靠一产,没有二、三产业的配套发展,以田养农,很难走以工带农、以商促农的致富之路。

三是从劳动力结构来看,留村的有效、有能力的劳动力太少,3861部队(妇女、儿童)缺乏战斗力、创新力、决策力,只能维持最低的劳动生产,缺乏创新思维、创新办法,做不了一家之主,不能对家庭改变发展方向作决策。

四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集中居住、农田平整连片施行农机化耕作势在必行,没有长远发展规划下的今天新修的村组道路很可能是明天拆过改造的农田,今天的投入成为明天的负担,就扶贫提出的解决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扶贫问题,必须统筹考虑,立足长远,认真谋划。

对于今后的帮扶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农村工作,人是决定因素。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要勇于做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认真思考仔细谋划、研究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思路和办法。要思考走出去,把在外务工人员、特别是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人员劝返回乡,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要整合现有资源,外部的和内部的,物质的和政治的,明确的和潜在的,现实的和规划的等等。总之,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要做好全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自己做,引才做、共同做,担当起全村脱贫致富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

2、农村脱贫工作不能就当前困难和问题而解决当前困难和问题。就该村目前存在的村组道路问题,放在今天是问题,放在明天,放到土地流转、集中耕种的大背景下将来就不是问题,今天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措施都可能成为将来政策发展的障碍性项目,城市建设中的拆了建、建了拆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浪费资源,所以这种项目不能在村组层面上研究解决,要统筹上报至乡(镇)、县政府,在一个相对长远的规划之下,统筹考虑,周密部署,自上而下,协同解决。

3、谋划长远,落实地方“十三五”发展规划,走多种经营、多元经营、多渠道经营的脱贫发展之路。要走出纯农业发展的框框,走种、养、加相结合的道路;要推动返乡劳动力带头创业,增加农村办企业岗位技能工人,提升农村招商引资在劳动力要素方面的竞争力,壮大农村开展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等在人才方面的实力,摆脱纯粹依靠稻麦两季种植的模式,开拓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之路。(淮安市商务局 刘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