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文章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一书

    中国文化的根基何在?在《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中,享誉国内外的资深学者楼宇烈回溯了中国文化的源流,指出“以人为本”并不是西方的舶来品,而是中国的原创。在中国文化的源头,我们敬爱的并非外在的神,而是内在的人,这里的“人”并非君王,而是民。在《尚书》中便有这样的记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这是中国最朴素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思想雏形。

    如何以人为本,以百姓为天?《大学》的第一句话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德,是光明正大的生生大德,既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内圣之德,也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之德。

    如何修身,如何立德?《礼记》中所言“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指明坦荡无私为君子之德,老子云“上善若水”,孔子曰“君子不器”,在这些朴素的思想中传达出一个共同的宗旨,即天道即人道,人要效法自然,坦荡无私,与天地万物肝胆相照。这些共同构成了君子“以天为则”立身修德的大道。除此,荀子有言“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管子有言“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这些思想形成了中国仕大夫轻财傲物的精神特质。不役于神、不役于物,在神的脚下站起,在物的面前挺立,都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以人为本,效法自然,修身养德,中国这些最宝贵、最本源的文化精神,何以在近现代被人遗忘,以致我们还要到西方的思想里去寻找人本思想?在书中,作者着力梳理了中国的文化源流,以及儒、释、道文化的发展变革,这部分是值得所有的中国人去学习、去寻根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文化根本精神的遗失绝不仅仅是近现代以来的事情,而更多的是遗失于唐宋元明清的历史波澜里,到了民国时代,我们所承继的传统文化也仅仅是剩下了一张伪化的儒家袍子,而失去了敬天爱人的里子,及至今天,国学成了某些人顶在头上骗人骗财的幌子,更勿论精神实质。

    楼宇烈提出需从两个途径再续国人的人文精神:一是从教育入手,调整好中西文化在中国现代教育中的比例,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二是调整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比例,充分认识人文文化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重要意义,扶植和发展人文文化。

    来源:新华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