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文章
服务大局 争创一流——2015年度创新创优获奖项目介绍(五)

编者按:为推进“服务大局 争创一流”创新创优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放大创新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在全市进一步营造崇尚创新、参与创新、自觉创新的良好氛围。现将2015年度全市创新创优部分获奖项目简介进行摘录,供大家学习交流。

 “指尖上的引导”网络空间清朗行动

市委宣传部

该项目的主要是:一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重要讲话精神;二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三是落实姚书记“传递正能量、展现高质量”批示精神,发挥“指尖上”的引导力,为科学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有序舆论支持;四是积极应对日益复杂严峻网上舆情形势,科学优化净化网上舆论生态,使我市网上舆论引导和舆情控导更接地气。

项目主要从四个方面推进: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市委常委会听取专题汇报,研究部署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成立由姚书记任组长的市委网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制定全年工作要点,明确以“指尖上的引导”网络空间清朗行动为主题主线,贯穿全年,覆盖全网。随后,制定下发行动实施方案,召开部署会、推进会、会办会,细化任务,明晰责任,督查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已圆满完成目标任务。二是围绕中心工作,凝聚网上正能量。策划“聚焦发展上水平”融媒体淮安行活动,组织新华社等30多家融媒体来淮采风,姚书记会见并接受采访,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和微博微信648个。在本地论坛创设“淮安好声音”等“六好”和“慧眼看淮安”专栏,巧妙设置议题引导舆论。借助人民日报等高端平台,姚书记等 “两会”代表走进“e客厅”,推介我市新成就、新亮点、新突破。聚焦“三严三实”、五城同创等重大活动,开设专题专栏23个。组织系列网络文化活动16项,1项活动被省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项目。构建“422端”新媒体传播矩阵,搭建政民网上“大互通”平台。三是强化专项治理,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制定文明上网公约,教育引导网站管理者和网民坚守“七条底线”,倡导文明上网、文明办网、文明用网。加强对网站负责人、版主、大V等管理,推进网上言责合一。约谈违规网站,列出问题清单,限期整改,防止负面炒作,减少杂音噪音。开展“净网”、“清源”、“秋风”、“护苗”和“网上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查删有害信息2750余条。四是遵循引导规律,稳妥处置热点敏感舆情。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敏感舆情研判等五项机制,在重要时段、敏感节点启动一级应急管控响应,严格实行24小时双人双岗值守,构建全时全网监测体系;定期对全市网络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判、预测;稳妥管控和化解处置78起重大热点敏感网络舆情,编报舆情《预警》、《专报》、《日报》等394期,手机短信、微信1200余条;组建300余人“微微道来·网友议事员”和20名“网评突击队”等网军队伍,关键时刻主动发声引导舆论。

项目实施取得较好实际成效:广泛传播了淮安好声音,凝聚了淮安正能量,提升了淮安新形象,网络主流声音更响亮,网络正能量更强劲,网络空间更清朗。网上舆情态势总体向好向上、平稳可控,舆论生态积极健康、理性和谐。没有出现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问题被中央、省主要网媒双首页曝光,没有引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持续关注和交互炒作,没有形成严重负面影响、造成严重后果,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网络舆论环境。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蔡丽新、市委姚晓东书记等领导对该项目批示肯定;“打造清朗网络 凝聚温暖力量”活动被省部评为优秀项目,省部《宣传工作快报》进行推介;新华社智库将项目作为专题课题和典型案例进行研究,予以肯定、推介;人民日报社、人民网、新华网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实施淮台青年创梦工程

市台办

来淮创新创业创设优质平台,吸引、支持台湾青年企业家来淮投资兴业,丰富国家级示范区内涵,推动台资高地建设。

项目主要从六个方面推进:1.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加强组织保障。制定淮台青年创梦工程实施方案,对工程的目标、内容和任务进行详细分解,分阶段组织实施。2.省内率先出台政策,强化政策支持。出台《淮安市促进台湾青年创业优惠政策》。向省政府争取出台支持淮安示范区建设专项政策。3.苏北首建创业基地,优化载体支撑。挂牌成立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成功争取两岸企业家峰会在淮设立“两岸信息家电产业园”,为台湾青年创业提供国家级平台。4.创新开展交流活动,推高人气热度。一是聚焦青年企业家汇聚的文创产业。“两周”期间,举办文创产业专场交流活动,市主要领导考察了台湾多个文创园区,与台湾青创总会等机构签署两岸青年企业家文创产业合作框架协议。二是成功举办“两岸青年菁英特训营”活动。该活动于7月中旬举行,近百名两岸青年菁英齐聚淮安,分享创业心得,寻求合作机遇。三是依托台商学院推动大学生交流。台商学院青年教师赴台攻读博士并参与科技研发,组织10名学生赴台参加创业营活动。两地大学互派交流生,互认学分。5.合作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实践。今年两岸企业家峰会期间,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台湾云端运算产业协会就台湾青年参与淮安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事宜进行商讨。台湾电电公会青年专家与我市就碳足迹排放项目展开实质性合作。6.关注台湾青年需求,升级101服务。着力解决在淮创业台湾青年关注的子女入学等问题。全面升级101服务品牌,提出“四个一律”为台湾青年提供优良的创业环境,成功创建“江苏省台商服务示范点”,连续第四次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

项目实施取得了较好实际成效:

淮台青年创梦工程蓄积了促进台资高地持续隆起的有生力量,对推动台资高地建设起到显著作用。1.吸引了一批台湾青年。近50名台湾青年才俊来淮兴业,皇达花卉、顶碁运动等台资企业的台商二代纷纷来淮扎根发展。2.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与电电公会、青创总会、台湾文创园区等达成了6个合作意向,吸引达鸿程控、皇延创新等5家企业入驻。台湾五位青年政商人士被聘为清河区文化智库首批特聘顾问。3.打造了一个交流品牌。“两岸青年菁英特训营”活动顺应了两岸青年交流新趋势,为两岸青年搭建了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两岸青年中产生热烈反响。

国台办经济局领导专程视察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建设并给予充分肯定,市委姚晓东书记等市领导对创梦工程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国家、省市级媒体对创梦工程有关活动均予以深入报道,共计50余次。

企业挂牌上市实现新跨越

市政府办、市金融办

项目旨在引领我市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不同组成部分,抓好境内外IPO,继续全力登陆新三板以及四板市场,使得资本市场成为对接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从四个方面推进:一是建立后备企业池,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提出“培育一批、股改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梯次培育企业挂牌上市计划,年初将35户企业列入挂牌上市后备企业库,实行动态管理,积极帮扶企业走上市之路。二是培训最新理论知识,消除疑虑增加信心。通过各种培训给企业家输入新的债券和资本知识,为企业家开拓视野,增强上市信心。三是兑现既定奖补政策,调动企业上市积极性。按照市政府出台的两份奖励政策积极兑现资金,今年共兑现360万元给已挂牌上市企业。带企业董事长现场观摩上市公司,请高校顶级专家谈资本市场,举办金融大讲堂,让企业家对上市由不想上到主动上。四是保姆式服务帮扶,迎难而上跑省进京。特别在井神盐化IPO审核中,陪同戚市长两次赴省盐业集团和集团领导进行商讨。陪同省盐业集团董事长赴西南证券总部拜访崔坚董事长,为井神IPO最后冲刺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在政府层面,与证监会委员、发审委形成长效机制,帮助企业家形成想上市,跃跃欲试的良好局面。

项目取得成效是:在2014年今世缘成功实现首家境内上市突破后,2015年实现全面突破。一是井神盐化A股上市,宇天港玻香港上市。井神盐化首次IPO募集资金3.3亿人民币,宇天港玻香港创业板首发募集资金1.8亿港币。二是挂牌上市全面开花,境内境外屡创佳绩。20户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其中井神盐化境内主板上市,宇天港玻香港创业板上市,安洁医疗、佳一教育等8户企业挂牌新三板,澳吉尔农业在美国OTCBB挂牌,圆绿捆蹄、科润膜等9户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呈现不同层次的融资格局。三是搭建平台创企对接,股权融资合作共赢。安洁医疗、佳一教育等7户企业获得1.32亿元的股权融资,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召开股权融资项目股权对接会,铺设了企业和创投接洽的桥梁,知名创投机构和我市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井神盐化作为2015年股市大幅波动,IPO暂停后首批重新申购的股票之一,在全国具备很大的影响力,网易、新浪、新华日报等众多国内知名媒体第一时间予以报道并跟踪采访,扩大了井神公司知名度。宇天港玻香港创业板上市,各大媒体争先报道。

“四千工程”助推工业经济逆势企稳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2015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打赢经济下行阻击战,市经信委按照市委、市政府“上水平”之年总体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实施“千亿投入、千亿产业、千企技改、千企帮扶”四千工程,构建起新形势下工业经济推进工作新体系,有力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逆势企稳、稳中向好。

2015年,市经信委扎实推进“四千工程”,努力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困难增多的不利态势,实现了逆势不减势、困境保增长,工业主要指标增幅继续保持全省前列。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增幅全省第二,高于全省平均3.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8.3%,增幅全省第二、苏北第一。一是实施“千亿投入”工程。坚持项目为王,实行“按月督查、按季观摩、全年考核、媒体通报”等有力举措,逐月召开所有县区和22个部门参加的工业运行分析暨项目推进会,组织开展“招商突击季”活动,出台“促进产业发展推动招商引资的19条参考意见”,充分发挥投资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全年预计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0个,新竣工设备投资超千万元项目100个,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10个;列入省工业“双百工程”项目计划25个,数量苏北第一。工业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项目——富强新材料循环产业园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工作获得省政府领导肯定,在全省作经验交流。二是实施“千亿产业”工程。按照每个产业制定一项规划、落实一套政策、组建一套班子、出台一个招商指导意见、主攻一批重大项目的“五个一”的标准,实行“按月调研、按季分析、半年总结、年度考核”的推进机制,成功举办“海聚千人·智汇淮安”助推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发展活动,全年下达产业发展资金8000万元,推动“4+2”产业不断集聚壮大。预计全年,“4+2”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产值超过3500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58%,比去年提升2.8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率先突破千亿元。三是实施“千企技改”工程。建立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库,逐户落实投资计划。编制“互联网+”工业等行动计划,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项目三年滚动实施计划”,积极开展智能车间创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提升核心竞争力。1-11月份,全市已有1013户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69.9亿元,同比增长87.3%,增幅全省第二;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1%,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新增澳洋顺昌LED外延片等7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数量苏北第一。四是实施“千企帮扶”工程。在企业生死攸关之际及时伸出援手,全方位开展101%服务。通过市县联动、部门齐动,对1073户工业企业进行“一企一策”帮扶,402户企业实现产销回升。“联席会议、企业家恳谈、大企业市长直通车”三大平台会办企业问题超过200个。建成工业品在线平台,已有1120户企业上线使用。今年以来,已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扶持资金1.1亿元,开展银企保对接活动30场、担保贷款84.6亿元、发放低息贷款10.4亿元、办理转贷资金31.9亿元,已连续两次夺得“101%服务流动红旗”第一名。

“四千工程”是新常态下工业战线构建的一个工作新体系,在克难奋进中凸显了第一方略、起到了重要支撑,还将在“十三五”期间得到继续实施和不断深化,在宏观经济依然严峻的形势下发挥“压舱石”和“顶梁柱”的作用。2015年以来,“四千工程”共获得市领导批示10余次,在国家和省、市媒体宣传40余篇,电视台报道20余次,成功营造了“聚焦工业、大干工业”的浓厚氛围。

创新实施“三税”工程

市国税局

为策应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市国税局启动实施以“税政通、税E融、税易捷”为主要内容的“三税”工程创新项目,旨在顺应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浪潮,立足“互联网+”思维,整合各类资源要素,通过税收政策扶持、创新融资渠道、优化服务举措等方式,助力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淮商快速崛起保驾护航,使淮安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项目的推进措施和实际成效是:1、创新实施“税政通”,增添发展新动力。主要是出台三份政策扶持文件,助推全市企业发展。一是出台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六条意见,从助推小微企业发展、落实优惠政策、加快出口退税等六个方面出台扶持政策,助推“双创”。今年以来,共为全市小微企业减免税收1.5亿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1.2亿元;办理出口退税14.8亿元。二是出台推进国地税合作工作方案,共享资源,简化程序,推出税务登记、纳税信用评定等20个联合办理事项,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三是出台助推企业上市新八条意见,全力服务我市201536户后备企业挂牌上市,与相关部门配合,共同助推1户企业在主板上市、8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户企业在美国上市、1户企业在香港上市。2、创新实施“税E融”,打造融资新途径。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手续繁等问题,市国税局创新运用“互联网+税务+金融”思维,联合江苏银行淮安分行推出“税E融”产品,在线给予中小微企业最高100万元的贷款融资服务,全力服务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截至201511月,全市共有93户中小企业成功申请贷款4280万元。3、创新实施“税易捷”,促进服务新提升。重点推行“三个一”,着力让全市纳税人办税更容易、更便捷。一是一个电子税务局。率先在全省启动电子税务局,让全市6000余户企业足不出户办理90%以上的常用涉税业务。二是一个学堂。推出免费的“纳税人学堂”,为企业提供办税流程、网上申报、自助办税等方面的培训。截至目前,已举办46期,培训3000余人次。三是一个刊物。创立《政策与服务》电子月刊,给全市企业一份便捷实用的“政策快餐”与“服务套餐”。截至目前,已发布10期。

按照“税政通”项目推广要求,加大调研力度,形成了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两篇专报,均获得国务院领导批示;税收数据透视全市“4+2”产业发展现状和国地税合作方案两篇专报均受到市委姚书记批示肯定,并要求深入推进;“税E融”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相关情况被《新华日报》、《中国税务报》要闻版关注推介。

实施“放心水”工程

市水利局

饮水安全已经连续三年列为全市十件民生实事,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该项目旨在解决我市城市饮用水源地建设、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以及河湖生态健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项目主要推进举措是:坚持保护开发并重、城市乡村统筹、建设管理结合,推进“放心水”工程实施。1、从城市层面来看,创新管理理念,护好城市居民“大水缸”。创新饮用水源地巡查方式。首次引入无人机监测,对饮用水源地巡查监控,做到在时间上、空间上无缝隙、全覆盖。创新饮用水源地建设思路。在传统水源地的基础上未雨绸缪,主城区及各县区均规划建设备用水源地。创新饮用水源地监管机制。首次对全市8个城市水源地进行安全评估,组织编制安全保障规划、达标建设方案、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创新饮用水源地治理方案。开展水源地集中整治“铁拳行动”。2、从农村层面看,创新体制机制,铺就饮水安全“连心网”。一是创新融资方式,搭建“找钱”大平台。全年系统融资23.55亿元,其中1.67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二是创新运营方式,推进“供水”一体化。依托乡镇水利站组建水务公司,实现城乡区域供水“三同”——同源、同网、同质。三是创新联动方式,解决“边角”供水的最后一公里。跨行政区域供水,解决偏僻地区长期存在的供水难这一老大难问题。如协调盱眙县向老子山供水,协调淮阴区向西顺河镇供水。3、从管理层面看,创新执法招式,筑牢河湖健康“防火墙”。开展打击洪泽湖非法采砂“利剑”行动,从源头上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和水生态环境。4、从管护层面看,创新管护模式,助推美丽淮安“幸福梦”。放大洪泽县经验,在全市面上推广小型水利工程 “五位一体”管护模式。

项目实施取得较好实际成效:一是全市8个城市饮用水源地全部完成达标建设,水质达标率为100%。二是投资2.7亿元,铺设管道2812千米,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60.08万人,完成建设目标全省第一,投资额度居苏北之首。三是“利剑”行动集中打击洪泽湖非法采砂80余次,摧毁非法采砂船机具1869台套,扣押非法采砂船33条。四是在全市78个乡镇推广“五位一体”的管护模式得到各方面认可,市委姚书记高度评价。

《中国水利报》整版宣传我市“放心水”工程;《新华日报》头版头条、《淮安日报》头版头条宣传报道该创新做法。省内外41500人次来淮考察学习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五位一体”模式;江苏省委“改革简报”专刊予以推介。白马湖生态保护做法在全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会上作推广交流。